性20分钟一次,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乳妓H军妓调教HH文,妽妽的下边好紧春雨医生

2023-11-05 11:00:00 星期日
關懷版
  • 索引號11371000004359264F/2024-01525
  •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
  • 內容分類規劃計劃
  • 成文日期2024-06-09
  • 有效性/截止日期有效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在區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樹牢大抓經濟導向不動搖,全面實施“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4個年中心任務,深入實施“1+9+9”項目推進計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開放之區·活力新城建設呈現嶄新局面。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搶抓經濟恢復重要窗口期,全力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4%全年糧食總產量4000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制造業增長潛力加速釋放;規模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3%,服務業快速回暖升溫。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積極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鏈不斷壯大,骨干企業加快沖擊新目標,產值增長13%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到574家、355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增長24.1%21.2%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9%以上,“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7.9%入選山東省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員實踐基地

——內需潛力加速釋放總投資145億元的32產業項目簽約落地,90個省市三級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07.5億元,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7%。開展促銷費系列活動,精心策劃68項文旅活動,助推消費市場加快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2%

——對外開放保持優勢主動拓展外貿空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RCEP成員國開展經貿活動,全區實現外貿進出口518.3億元,實際使用外資8187萬美元。區內企業境外投資增長勢頭良好,全年完成2.1億美元,同比增長5%與青島片區打造青威一港通作業新模式聯動創新發展案例被國家商務部和省商務廳推廣。

——民生保障全面高效堅持把發展著力點落在人民幸福上,高質量完成47件民生實事及46項民生“微實事”,全區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2%7.3%,存款余額同比增長9.4%堅持法治保障,守牢漁船管控、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等“一排底線”,營造安全和諧幸福的社會環境。

二、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總體上看,全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恢復增長態勢,但外部環境正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問題仍然存在,經濟穩增長基礎尚不牢固,必須增強風險意識和機遇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和發展信心,努力在新發展階段展現更大作為。

綜合研判經濟形勢,既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各類風險挑戰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恢復向好基礎仍待加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穩經濟大盤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更要看到,利好因素正在加速集聚,內生動力不斷夯實塑強。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者眾多的人才優勢,科技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在加快壯大,發展內生動力在不斷積聚,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經過幾年的努力拼搏,全區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形成共識,6大園區成型起勢,項目建設連續3年增勢強勁,各類優質企業穩健發展,企業家信心活力更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

綜上分析,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開放之區·活力新城”建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落實“三個十大”行動計劃,爭當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和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的排頭兵。

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和全區發展基礎,202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右,外貿進出口促穩提質,實際使用外資量穩質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左右,糧食播種面積1以上,全面完成年度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目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三、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

2024年,全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牢固樹立抓經濟、大抓基層、大抓落實的鮮明導向,以作風能力提升年為總抓手,做到“三不變、三求變”,堅持大抓經濟的導向不變、在經濟發展的動能和質量上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變在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上求變堅持安全發展的底線思維不變、在體制機制改革和管理制度上求變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努力開創“開放之區·活力新城”建設新局面。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聚焦全省十強產業和全市八大產業集群方向,以高端海工裝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為引領推動總投資過百億元、達產營收200億元的泰昇海纜、蕪湖造船、騰森子午胎、泓淋新能源、招商金陵燈塔車間5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深入開展智改數轉專項行動,加快推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推進重點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建設MES(生產管理)等系統,工業技改投資增幅達到15%以上。

助力骨干企業膨脹升級。深入實施1+9+9”項目推進計劃,實施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骨干膨脹一批項目60個,新增產值32.8億元。開展新一輪企業沖擊新目標行動,重點培育沖擊50億元目標企業4家,沖擊30億元目標企業1家以上。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定期調度、重點幫扶,新增“四上”企業120家以上。指導紫光科技通過借殼在港交所上市,推動廣瑞電力新三板掛牌,跟蹤做好世一電子、騰森輪胎等企業上市培育,緊盯安然納米、海馬地毯等重點企業,上市培訓企業150家次以上。

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依托威海港,加快建設臨港物流產業園,抓好9個臨港物流項目建設運營,支持潤澤冷鏈、國際生鮮基地打造國際生鮮物流分撥中心。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提速5G基站等數字基礎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數字化投入,推動全區軟件信息服務業增長10%以上。圍繞“兩業融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推動三陽服裝數智賦能產業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賦能制造業加快發展。結合西部城區改造提升,重點推動風鈴木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提升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質量,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構建特色鮮明、品牌突出、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統籌科技資源,優化創新平臺,吸引創新人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讓科技創新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深化平臺載體功能變革。優化1+3+N”創新平臺體系,深化平臺管理機制改革,推動三大高端創新平臺實現由研發為主向成果轉化、科技賦能、項目引進職能轉變,依托平臺引進科技企業20家以上,引進科技人才20名以上,實現轉化收益2億元以上。爭取組織4家以上企業申報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做好省市級平臺評價工作指導。構建產學研合作共同體,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20項以上,爭創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家,引入和孵化科技型項目10個以上。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統籌技術、資本、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發現一批、服務一批、推出一批,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保持550家以上。實施高成長型企業膨脹行動,推動總投資2.6億元的20個“科技賦能一批”項目建設,力爭打造一批“小而強”“小而優”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創新應用,力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300件,扶持專利轉化產值過千萬項目3個以上。

打造創新創業人才新高地。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強化“產才融合”,建立一個專家智庫,發布一張人才需求目錄,繪制一幅產業引才地圖,推動“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引進。強化“產教融合”,加強職業培訓和實習合作,推動校企協同創新育人,提高人崗匹配度、人才落地率。充分發揮“春暉杯”“中韓創新大賽”等品牌引才聚才作用引進海外留學人才外國專家等100名以上,創建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

(三)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更好地統籌投資和消費,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和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拉動經濟持續增長。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深入實施“1+9+9”項目推進計劃,依托大產業園區、聚焦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強精準招商,確保新引入總投資3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2個以上、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15個以上。強化“目標責任清”“要素保障早”“任務推進高效”三項措施,完善“專班合力推進”“手續幫辦高效”“嚴格督辦考核”三項制度,穩步推進泰昇海纜、蕪湖造船等132個以上省市區重點項目建設。聚焦綠色低碳、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七網”等重點領域,結合特別國債、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資金支持方向,謀劃儲備一批支撐性、撬動性強的重大項目,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優化提升消費環境,指導韓樂坊爭創省級智慧商圈、省級信用管理典型商圈,華發新天地建設省級步行街試點。創新電商消費模式,深化與京東、順豐等電商快遞平臺合作,全力打造威海海洋產業電商基地,支持區內電商骨干企業爭創省級直播電商基地、電商云倉。實施1+2+6+N”文旅產業發展規劃,構建山、海、城、鄉一體化旅游格局,聯通西部“都市風情區”、中部“自然野趣區”、東部“濱海浪漫區”等主題游風景廊道,擦亮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金字招牌,激發文旅發展活力,推動文旅產業實現跨越式新發展。組織引導舉辦各類促銷活動30次以上,拉動汽車、餐飲、房地產等消費升級,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強化食品生產領域風險排查整治和藥械信用風險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提供安全安心的消費環境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以改革促發展,打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擴大對外開放新優勢。

系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完善機構設置,保障經濟社會事務高效運轉暢通人員交流渠道,進一步激發干部隊伍活力。加大金融扶持實體經濟力度,疏通融資渠道,加強引導基金直投,推動基金市場化運作,有效撬動社會資本,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模式,通過創新調劑、市場化轉讓等方式盤活國有資產。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探索推行市場主體住所標準化登記、食品經營許可同址同業主體變更承諾制、簡易注銷智能審批等創新性改革,擴大“一件事集成辦”改革范圍,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度。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創新推行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審批服務模式,實行全鏈條全流程數字化“一鍵申報”,全面深化“多證合一”改革,加速項目審批進度。豐富“互聯網+監管”場景應用,推行“剛柔并濟”執法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落實各級惠企政策,全年辦好企業家日活動100場以上,努力打造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策源地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堅持深耕日韓,利用與韓國的地緣優勢以及中韓整車運輸便利條件,培育引進韓日貿易、物流倉儲、跨境電商等領軍企業打造輻射東北亞的跨境電商生態聚集區,推動進出口增長5%。積極推動瑞翼德科技等企業,利用供應鏈和市場優勢,加速招引日韓半導體相關企業合作落地,強化特色產業聚集,力爭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4億美元,制造業利用外資占比達到60%以上。全部建成智慧谷服務貿易產業園,梳理服務外包、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鏈,發揮全國首個服務貿易實體園區和省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作用,全力提升服務貿易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數字化水平。

(五)統籌融合聯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融入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精致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增創區域、城鄉聯動發展新優勢。

主動融入區域戰略。全面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推進省、市、區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扎實推進1個產業園區和2個企業省級試點建設,提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效。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等重大戰略,在產業合作、創新協同、服務民生等領域跨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發展。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生產生活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動。

提升精致城市水平。加快國土空間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科學指導空間高質高效利用。加快3700畝閑置低效土地整治利用,有序推動12宗、622畝經營性用地出讓,確保土地開發可持續,不斷提升城市品質。“一樓一策”制定盤活計劃,年內盤活閑置樓宇廠房12萬平方米以上。實施城市更新,對24.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整體提升,實施5個老舊小區改造,增設小區停車位和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設疏站路過街天橋和5個“幸福海”驛站,完成6條道路施工,新建改建2座小游園、公園。持續優化居住環境,對133處住宅小區物業提級管理,建立物業服務企業“紅黑榜”、末位淘汰等信用管理考評機制,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常態化開展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以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為契機,提升無花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龍山湖創意農業示范區,拓展農耕產業、文化體驗、鄉村旅游、濱水休閑等新業態,打造千萬工程經開區樣板。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增長,續建“種苗崮山”研發生產基地,打響“買種苗到崮山”的品牌。推進泊于鎮逍遙村和美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居住環境。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力守護碧海藍天和綠水青山。

打造優質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加快形成低碳節能生產生活方式,持續爭創近零碳園區、社區示范點。繼續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兩山”基地建設,推進招商金陵“減污降碳”試點企業創建,推動“兩山”基地展館建設、優化美麗海灣現場點位,沿環海路打造可觀摩、可推廣的經開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典型亮點。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扎實開展國土綠化專項行動,完成修復造林600。健全河湖灣長制、林長制,統籌推進河湖灣林田生態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堅持常態化巡灣和監測,緊盯水環境質量,繼續開展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推進無廢工廠、無廢景區和無廢社區建設。聚焦臭氧和細顆粒物協同控制,深入推進涉VOCs排放重點企業深度治理,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推動新船重工集中噴涂“綠島”項目建設,推進招商金陵VOCs“近零排放”試點建設。嚴格管控移動源污染排放,精準應對污染天氣。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雙碳”戰略,扎實推進嚴控“兩高”、煤炭壓減等工作,積極探索碳排放權交易,研究謀劃增量配電網建設,探索以儲能電站為核心進行調蓄的零碳產業園模式,推動服務貿易產業園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和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深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市級以上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企業5家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建設泓淋電力新能源產業園;推動華能半島北海上風場登陸點項目落地,配合已有的海工電纜項目,打造海上風電產業鏈;依托豪頓華等龍頭企業,加強氫能壓縮機、加氫槍、儲氫核心設備研發,推動氫能源應用實現突破。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守“一排底線”,著力防范化解各類矛盾風險,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發展環境。

確保經濟安全平穩運行。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積極做好存量債務化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金融活動,持續壓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全面加強糧食購銷流通及能源保供能力建設,切實做好儲備糧油管理,規范有序做好價格監測預警,加強煤電油氣運綜合保障。

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依托城市智慧管理平臺,開發智慧文旅、電梯監管、氣瓶監管、大雜院監管等行業輔助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空天地一體視頻體系,發揮好智慧監管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優勢,最大限度排查整改隱患,提升社會治理“數治”水平。將智慧防汛、森林防火、漁船管控等管理系統接入“愛山東”“山東通”,實現手機端實時查看監測信息,提高發現研判處置效率。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持續開展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提升專項行動,扎實推動工貿、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常態化組織“專家查隱患、執法促整改”安全檢查,推動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強化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開展“雙盲”實戰化演練,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各領域安全生產培訓,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完善海上休閑船舶管理工作機制,打造6處規范管理停泊點,配備定位保暖救生衣,實現規范安全管理。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推動共同富裕。制定基礎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三年行動計劃和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辦好36件民生實事,健全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5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蒿泊中學投入使用,新增學位4360個,提檔升級5處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建設1處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新建36處社區衛生服務站(家醫服務點),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兜牢社會保障底線,做好困難群眾社會幫扶,新設城鄉公益崗239個,安置就業困難群眾1600人次。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在弘揚主旋律、引領新風尚上下功夫,重點打造中心城區“海港清風·韓韻風情”、崮山鎮“‘崮’畔生輝·山海沉醉”、泊于鎮“幸泊于斯·福養延年”3條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帶,進一步發揮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每年組織開展活動不少于3000場次。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結合實際舉辦送戲下鄉、文化講座、公益培訓、全民健身、社區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全民身體健康。

提升社會治理服務能力。持續完善“微治理”“微實事”等創新機制,不斷強化入戶遍訪、固定聯系人、家門口宣傳等制度措施,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依托鎮街社工站,探索建立居民“點單”+社區“派單”+社會組織“接單”工作機制,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資源和社區自組織“五社聯動”,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推動“一站式”政務法務服務區“經心調”等社會治理品牌提檔升級,用好政務熱線、初信初訪2個探頭,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效能,促進社會治理“全域統籌、全面融合、全員參與、全民共享”

統籌其他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海防建設,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全面推動文化振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紅色基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依法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繼續做好打擊走私、公益慈善、紅十字、廣播電視、郵政通信、新聞出版、文物、史志檔案、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等工作。